当前位置:首页 > 西安生活 > 正文

老公在西安生活,老公在西安生活的说说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老公在西安生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公在西安生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定居在西安是种怎样的体验?
  2. 作为外地人,来到西安的第一感受是什么?
  3. 我是广东人,老公是陕西人,希望小孩能会粤语,还要会陕西话,过分吗?

定居在西安是种怎样的体验?

定居在西安二十二年了,也算是个老西安了。但是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感觉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刚来西安时,这小偷扒窃很多,人叫贼城。从2005年开始,天网工程施实,微信、支付宝的使用,偷窃越来越少!

如今,随着世博会和城运会的顺利养办,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品牌越来越彰显,而连续十多条地铁的开通,西安交通越来越畅通!当然,一切都好,就是从2017年开始西安房价翻了一倍,刚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,只能望房兴叹啦!

老公在西安生活,老公在西安生活的说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西安属旅游城市工资大多在3000元,中等5000到7、8千元,能拿1万以上的,最多只占15%,这就是西安的现状!

我10几岁从河南来到西安上学,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,从2006到2022,差不多16年了,我的青春都贡献给了陕西这片热土,因为是裸婚,工作很拼,几乎没休息过,也挣了一些钱买了两套房,因为近几年冬天雾霾太重,夏天异常高温,也经常呼吸道感染,工资普遍低,消费又高,感觉幸福感很低,想重新选个城市,等孩子大了,会去太白山生活,其实宝鸡杨凌环境都不错。

主要看你的生活习惯吧,有钱,空闲时间还多的,那是人间享受。但是如果你的经济实力不足,你就会发现你的时间完全被工作支配这,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的时间也没了,钱财也积累不下来,西安的平均工资相对于其他相当的城市工资偏低!

老公在西安生活,老公在西安生活的说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西安这几年的天气越来越湿润了,西安的夏天雨水特别的多,夏天已经不是那么的热了,家里空调已经两年未打开了;西安的冬天少风,温度一般也就零下四五度吧,比较舒服。总之,西安的冬天没有南方那种阴冷的感觉,夏天没有南方那种湿热的感觉。

我是四川籍女人,老公是西安人,目前定居西安已8年了。客观地说,定居西安有优点也有不足,总的来说,优点比不足多。

西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点:一是历史古迹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市内人文景观众多,城墙钟鼓楼、大小雁塔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,随时随地都在向远到的游客彰显着他昔日的辉煌和王者风范;二是教育***丰富,陕西省共有8所985/211大学,其中西安就占了7所,2所985分别是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,5所211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、第四军医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和长安大学。毫不夸张地说,陕西的高等教育在整个中西部堪称第一。由于陕西人口不到四川人口的一半,并且一流的高校众多,陕西娃比四川娃更容易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;三是冬季湿度适中,阳光明媚,有集体供暖,湿衣服晾上半天就干了。虽然气温成都低,但总体感觉比成都温暖多了。

老公在西安生活,老公在西安生活的说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西安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:一是人们思维较保守,民营企业薄弱,经济还不太活跃。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、央企、科研院所和教育部门。除了考入编制,普通大学生很难在西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;二是关中人的饮食较单调,以面食为主,缺乏像川菜和粤菜等花样繁多的饮食。当然,西安满大街都是川菜馆,但都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口味,做了改良的,已经不正宗了。西安比较有特色的小吃有:羊肉泡馍、葫芦头、油泼面、凉皮和肉夹馍。很多外地人可能吃不习惯,我觉得凉皮和潼关肉夹馍还不错。

作为外地人,来到西安的第一感受是什么?

我不是陕西人。

第一次来西安是1961年11月,那年我12岁。是随祖母由北京迁往延安途经西安。是响应国家号召,离开大城市,到延安去的。

那次我们在西安三天,住在炭市街地质局招待所。等我父亲单位接我们的大卡车。也没到哪儿去玩儿。印象深刻的是炭市街口每晚有一个馄饨摊儿,味道特好!其他的没什么印象了。

1965年,我到西安念初三(住校),学校在西影路,离大雁塔很近,每天早晚跑步到大雁塔,有时在大雁塔东边的桃园背书。那时的大雁塔没什么房屋,也没人管,我经常登塔。每到周日,西安的同学回家了,我就步行到东大街,或者解放路,逛半天,到下午,走到东羊市东口,吃一碗阳春面,才回学校。

***时期,没事儿的时候约几个同学去兴庆公园玩儿,有时骑自行车华清池,疯了两年,直至68年10月到宝鸡插队,离开了西安。

说实话,那个时候对西安的印象一般。记忆也不深刻。印象较深的是66年***前我在西安勤工俭学,在大兴善寺栽电杆,一天一块钱,干了七天***就开始了。当时领工的马师傅对我们可好。以后再没见过。

但是西安养育了我,我又娶了西安老婆,我经常到西安看望岳父母,来的次数多了,就有感情了。西安在我的注视下,越来越好了。我爱西安。

我不是陕西人,第一次去西安是05年,那时候二环还没修起来,高铁也没有。

曲江和大雁塔周围去过,有都市感,人文气息比较足。

大雁塔外面有艺术生素描画像的,一次十块钱,还有那种快照,20到5块都能喊出来。

晚上有唱歌的,夜幕降临后吃点喝点听听歌也不错。

就是潮气比较重,天一黑雾气浓,衣服都感觉湿了。

大唐芙蓉园是应该去的,园中景致按照春夏秋冬设置,绕一圈,进门左手是杏林,然后是池塘夏荷,秋景是啥忘了,接着就是玄武岩装饰的那个诗词河谷,应该是表示冬景。

当时还有那个水幕电影,猴子的那个。

还有剧场表演,也很不错。

市区的话逛过***,南书院门那时候诗书气已经比较淡了,回民街好多吃的也不错,但是卫生不怎么样。

小雁塔要过节去,有一些表演,平时去没啥看的。

我是山东人,来西安生活第八年了,西安城市文化底蕴深厚,美食特别多!凉皮肉夹馍我吃了半年多,每天吃都不腻!现在各种面食吃到爽!胡辣汤一个月吃个一两次吧,刚开始觉得口味太重,发现一段时间不吃还有点想[灵光一闪]收入不高,消费水平却不低,如果没房在西安生活估计攒不下多少钱!好玩的[_a***_]特别多,出去都要消费,应该说适合旅游!

我走过了南北所有城市,唯独西安让人去了就不想走感觉,吃的口味丰富,特别走在城墙公园里面,有穿越感觉,特别舒服。在没事了花10块钱买张给黑舞厅门票,进去太潇洒了[捂脸][捂脸][捂脸]

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。

对西安有耳闻是我很小的时候,大概八几年吧,七八岁生活在河南农村,夏天,天气特别热,吃了晚饭,天渐渐黑了,一堆人都在门口乘凉,杂七杂八的聊天,我也挤进去凑热闹去了。

村里有一个邻居亲戚在西安,不久前到亲戚家去了一趟刚回来,就聊起了他在西安的所见所闻。

个人说西安的晚上如同白天,灯火通明,商场玻璃橱窗里的***看着就像***一样,西安人吃饭的碗就跟盆一样大,面条宽的像裤带,一根可以捞一碗,一个烧饼有锅盖那么大(其实就是锅盔),西安人天天吃羊肉泡馍…当时在我们村里那他可是见了大世面了,我们羡慕不已,我甚至都听的哈喇子流下来了。后来他又说,别看西安这好那好,可也有不好的地方,就是住的地方特别小,像鸽子笼,哪有我们农村宽敞。当时我瞅着满天的星星,努力的想像西安的样子,想着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和西安有任何交集,永远也不可能到的了西安,因为咱在西安没有亲戚,路程又远,没钱去啊,后来又宽慰自己的想着西安也没啥好,住的挤死人了,还没我们农村好。

谁知道多年以后我竟然嫁给了陕西人,我们一家也定居在西安。

刚来西安的时候觉得西安人豪放热情,节奏不是特别快,主要是大学特别多,有文化底蕴,美食也特别多,那时候西安还没有高铁、地铁,后来通了高铁、地铁之后大家出行也更方便了,房价那时候也还不是特别贵,西安现在的高楼越来越多,城市也更具现代化,06年孩子在西安上小学,孩子在这座古城长大,上大学也没有离开西安。我们一家见证了西安这座城市这十几二十年的发展,以后的以后也要在这座城市一直住下去,西安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。

我是广东人,老公是陕西人,希望小孩能会粤语,还要会陕西话,过分吗?

这个没有什么过分不过分的说法。如果孩子是刚开始学说话的还可以教,大了再教就有点困难了。因为孩子大点了开始有自己的脾气了,如果他不喜欢学的就会有抗拒心,这种情况是学不会的,也学不好的。

我觉得想要孩子会说什么话,最关健的就是看小孩长期呆在谁的身边,接触谁最多,那小孩就会学说谁的方言,会谁的方言多一点,并且牢记深刻。

小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,大脑就已经会辩识大人的话言意思了,如果是妈妈全职一直带的,妈妈常跟小孩说话的声音和方言小孩已经熟悉和牢记。等到大点会说话了,小孩也就自然的跟着妈妈学会了说妈妈的方言,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下去,并没有什么难事的。一般小孩在四岁之前会说了的方言,如果一直在同一个环境里生长,那就已经变成根深蒂固,不会忘记的了。

至于爸爸这边的方言,同样也是这种道理。但是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,一般都是要负责家庭的经济开支而奔劳,在家的时间就会少点。如果想要小孩子跟爸爸一样说自己的方言,那下班了有空余的时间就多帮带带小孩,这样既减轻一下妈妈的压力,让妈妈可以腾出一点时间做其它想做的事情,又能享受亲子时光,还可以跟孩子互动交流。就看这样的爸爸能不能坚持做到了,如果坚持不了就不要怪小孩不说爸爸这边的方言,顺其自然嘛!

不管说什么方言,主要是正确引导加以耐心,持之以恒,相信会如自己心愿的。

我觉得有难度,我和老公都是四川人,而我女儿不会一句四川话,准确的说是不愿意说,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外地,初学说话我们一直教的方言,然而到两岁多她就是方言和普通话随意切换,你跟她说什么他就用什么回答,到上幼儿园就不愿再说方言了,我估计到现在她都不太会说了,但是她能听懂,我们在家是从来不说普通话的,现在就是你不管用什么话跟她交流她都只说普通话,所以你这要求有点高,要娃说三种语言,我估计娃也是崩溃的,顺其自然就好

你们夫妻可以教,但不能强求小孩一定会说,不然,就会失去意义。至于能否学好是小孩自身资质的问题。

你不妨换个角度思考,你是广东人,会说陕西话吗?你老公是陕西人,会说粤语吗?倘若二种语言都会,让孩子去学,是件很容易的事情,需知道孩子是深受父母影响的,要是只会一种,又凭什要求小孩二种语言也会呢?

虽说希望是期待,只要小孩愿意,但是不能高压,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好,以免影响孩子成长历程。

注:配图源自网络,鸣谢原创者,若有侵权,请通知删除。

……不过分。两个人的婚姻并非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方家庭及下一代的事。使两个家庭融洽是你夫妇两人的责任,语言的沟通犹为重要。我邻居是广州退休大妈儿媳是外地人。因天气寒冷怕小孙子着凉、就给带着小孙子出去玩的亲家母打电话说:…别冻了我的孙子…亲家母生气了对她女儿说:我和你婆婆沒仇恨为什么要动她的孙子。就是因语言差点闹出茅盾。……所以多学些地方语言也有好处。你可跟你老公说粤语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进入南越国的,一直使用衍变到现在的古汉语,新中国建国时五亿人就有过亿人用粤语(含岭南地区及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)。粤语也许曾是他家乡的母语。

谢谢。我认为,一点也不过分!看得出,你是一位懂得"乡愁"的知识女性!你这样做,让孩子长大以后,不仅忘不了自己的故乡,而且还能记住自己的外公外婆的家乡,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利的。

不过,话说回来,两处的家乡话都没有普通话重要,学好普通话,走遍全国都不怕。这是因为,地方语言都有它的局限性,你家乡话说的再好,如果将来有工作或业务上的需要,不一定要与哪省的人接触,所以说普通话优先于地方话。

另外,还要让孩子学好英语,虽然说我们的汉语,在不久的将来有取代英语,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可能和趋势,但至少在短时间内,学好英语还是有必要的。

这样以来,孩子就要学习四种语言,为了现在和将来,这四种语言都要学会。但是又有所侧重,做家长的要高展远瞩,看的远一些,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语言的起跑线上。谢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公在西安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老公在西安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